本月 11 号到 14 号,因为参加学术会议的缘故,去了一趟深圳和香港。日程很紧,时间有限,不过我还是挤出来些时间感受下当地的景致。学术方面的会议总结已经在实验室里做了交流,这里的看官一般也不会感兴趣,因此本文就只描述会议之余的行程。
我是 11 号周日上午从学校出发坐地铁换机场快线去的首都国际机场,在机场快线上时只见窗外大雾弥漫,只觉是要延误。到了机场登机口时,外面就雷声轰鸣,不一会儿就大雨倾注,延误无误了。最后,九点半的飞机,十点多登机,下午一点时分才起飞。起飞时外面还是有雾,不过已大大好过之前。
第一次坐飞机,起飞时拉起升空的感觉很棒。遇到颠簸时下坠又有些心虚。由于是第一次且是白天,所以选了靠窗的位置,以便拍照。在空中飞行时窗外的蓝天和云海是非常漂亮的。
近三个小时的飞行后,飞机降落在深圳宝安机场。在跑道上滑行时深圳突然又下起了不小的阵雨。
由于当晚要住香港,所以下飞机后乘 330 路直奔罗湖口岸,在进港的关口排起了长队,队里等待时间大概有半个小时。之后乘地铁东港线去大学站。不禁为港中文有如此霸气的站名感叹。香港地铁不挤,但票价贵,和北京正相反。在那边一个大学同学的热情帮助下,吃了晚饭,摸到了晚上住宿的地点。晚上是住在港中文的国际生舍堂三座,是三人间,感觉比在自己学校住的都宽敞(也许是房间比较空产生的错觉),后来发现另外两人是来自华为的参会者。住的地方是在山上(学校其实就是依山建的),可谓海景房,能看到两侧高楼林立的沙田海夜景。值得一提的是,港中文有许多电梯,方便学生爬山,不是同学指路我是断然想不到的。另外还有免费的校车,只是假期车次较少。另外,在住的地方第一次见到并用了会掉冰块的饮水机,显然是后知后觉会用的。
第二天白天是会议时间,午饭是在晨兴书院的餐厅。饭后有一小段时间到餐厅外侧看了看风景,不由的打开相机按下了许多次。
下午茶歇时顺便逛了会议地点(康本国际学术园)一楼的书店,买到了朋友托付要买的书。会后要办香港住处的 check out,而已经过了他们的工作时间。后来得到了一位同学的积极帮助,等待了一段时间后顺利地 check out。等待期间是在学校外面附近的凯悦酒店,回头拍了几下港中文。其实我只走过了港中文的一个角落,里面的校区都没有工夫转。
之后,素未谋面的 fqj 童鞋帮我解决了晚饭,此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。一番思虑之后,我决定冒着回深圳后赶不上地铁的风险,去尖沙咀维多利亚港看一看。fqj 表示也没看过维多利亚港夜景,愿意同行。于是我们倒地铁到了尖沙咀,出来后因为不知道路又找了一会儿,终于找到了海边,到了星光大道。海边风大,颇为凉爽。游客也不少。
从海边返回已经是十点多钟,待我到罗湖深圳一侧,恰为 11 点,地铁末班已经赶不上了。于是排队等出租车。到了住的地方,却被告知查不到预约信息。折腾一番,零点半方真正入住。我住的地方离深圳的华强北很近,也算是深圳的一个知名地段。
周二周三白天都是会议。周三晚上我就得回北京,所以尽管周二晚上是阵雨天气,我还是去了一趟东门老街。这里其实就是商业街、步行街、加小吃街,但是建筑可以看到是旧时的楼宇。另外当天晚上是七夕,街上有不少卖花的。
周三香港是八级风球预警,上午那边会议的日程都取消了。这让我一度认为当晚在深圳恐怕走不了了。然而深圳一直是台风黄色预警没有升级,下午等到了是航班晚点而非取消的消息。本来是 19:15 的飞机,晚点通知是改为 20:25,最终是九点多一些起飞,零点到的北京。之后坐机场大巴和出租车回到了宿舍,结束了四天匆匆的行程。
时间虽紧,但也算逛了一逛。在我待的几天里,香港天气很好,风景很赞,大学里的人们都很帮忙,说普通话也没问题;深圳雨水有点多,但空气质量优良。总体印象很好,唯愿今后能有机会去更多地了解。